
一、研究背景
在醫藥產業加速集聚的背景下,區域化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顯。無論是以武漢、蘇州、成都、廣州為代表的“生物醫藥產業高地”,還是正快速崛起的二線城市,如濟南、合肥、長沙、溫州等地,人才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變量。
本報告基于我們對20家區域內頭部醫藥企業(涵蓋創新藥、仿制藥、生物制劑、醫療器械、CRO/CMO等)在2024年Q3至2025年Q2期間的真實招聘數據分析,提煉出崗位需求結構、緊缺崗位畫像與城市間的比較優勢,為區域人才規劃、企業選址、人力資源配置提供決策支持。
二、樣本說明
- 樣本數量: 20家企業(頭部+成長型)
- 行業覆蓋: 創新藥(8家)、仿制藥(4家)、生物制劑(3家)、醫療器械(2家)、CRO/CMO(3家)
- 數據來源: 獵頭項目數據、企業官網招聘、社交平臺崗位、人才流動記錄等
- 區域分布: 華東(蘇州、上海、杭州)、中部(武漢、長沙)、西南(成都、重慶)、華南(廣州、深圳)
三、總體崗位需求結構(按功能)
崗位類型 |
占比 |
備注 |
研發類崗位 |
32% |
覆蓋藥物化學、生物藥研發、臨床前研究等 |
臨床與注冊類 |
18% |
含CRA、注冊經理、醫學經理等 |
生產與質量類 |
20% |
包括車間主任、QA/QC經理、驗證工程師等 |
市場與銷售類 |
15% |
以產品經理、市場準入、地區經理為主 |
管理與職能類 |
10% |
人力資源、財務、法務、法醫藥合規等 |
其他崗位 |
5% |
包括采購、信息化、運營支持等 |
四、緊缺崗位Top 6(跨區域高頻 + 薪資高溢價)
崗位名稱 |
熱度指數 |
薪酬溢價(對比行業中位值) |
緊缺原因 |
臨床項目經理(CPM) |
★★★★★ |
+30~50% |
項目扎堆+人才供給不足 |
注冊經理 |
★★★★☆ |
+20~35% |
政策變化快,經驗型人才稀缺 |
生物分析科學家 |
★★★★☆ |
+25~40% |
單抗/ADC企業快速布局 |
質量負責人(QP) |
★★★★ |
+20~30% |
GMP升級、國際認證驅動 |
CMC項目經理 |
★★★★ |
+15~25% |
創新藥報產進程加快 |
醫學經理(MA) |
★★★☆ |
+20~30% |
學術驅動推廣成主流 |
五、城市人才匹配度評分(樣本區域比較)
城市 |
人才總量 |
緊缺指數 |
匹配度評分(1-10) |
特點總結 |
蘇州 |
高 |
中等 |
8.5 |
研發鏈最完備、外來人才多 |
武漢 |
中等偏高 |
高 |
6.8 |
生物醫藥基地強,但人才外流 |
成都 |
中等 |
中高 |
7.3 |
CRO密集、年輕人才聚集 |
廣州 |
高 |
中等 |
8.0 |
注冊/商業人才資源豐富 |
合肥 |
中等 |
高 |
6.5 |
產業發展快但本地人才積累薄弱 |
六、人才畫像關鍵詞提煉(以研發類崗位為例)
創新藥研發科學家(藥化方向)畫像:
- 學歷: 博士(國內或海外歸國)為主,碩士為輔;
- 經驗: 3年以上化合物設計與優化經驗,有PCC、IND成功經驗優先;
- 能力標簽: 藥物發現 > 驗證實驗設計 > 數據解讀 > 跨部門溝通;
- 區域分布: 上海/蘇州最多,成都、廣州次之。
臨床運營經理畫像:
- 背景: 具備CRO/藥企雙重經歷者更受歡迎;
- 要求: 英文可寫可讀,熟悉ICH-GCP,具備團隊帶領經驗;
- 分布: 武漢、成都、北京外包公司輸出較多,深圳薪資吸引力強。
七、從人才畫像到區域政策建議
- 對政府/園區而言,應根據自身產業結構與人才圖譜制定更精準的引才策略;
- 對企業HR與高管而言,招聘不能只靠高薪吸引,更要布局人才梯隊建設與中長期儲備;
- 對獵頭機構而言,數據驅動+崗位畫像+區域洞察,將是高效服務客戶的關鍵武器。